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之见龙卸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国之见龙卸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见龙卸甲里最后死的那四个是赵云的手下吗?
回思往事立残阳,在这电光火石中,一幕幕征战中的腥风血雨,一阵阵军旅间的喜笑悲愁,纷纷出现在这老将军的眼前。
三国乱世,魏军强势压境,初任工兵的赵云遇上抱打不平的同乡兄长罗平安(洪金宝饰),两人一见如顾,互诉对乱世的一片憧憬。在蜀国军师诸葛亮(濮存昕饰)以攻为守的策略下,主动请缨劫寨扰敌立下大功。长板坡一役,为免罗平安遗失刘备妻儿的死罪,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救回幼主,从而一战成名。因“单骑救主”有功,赵云被委以重任与蜀国上将黄忠老将军一起出征定军山,此役是蜀国收取汉中奠下蜀国基业的重要一仗。不料黄忠为争头功在罗平安的鼓动下提前出兵,却不想中了曹操的奸计伤亡惨重,危难时刻赵云及时赶到义救黄忠和罗平安,并在诸葛亮的妙计下烧掉曹军粮草再立大功。赵云荣升为五虎大将,而此时的罗平安却是心中百味。时间如梭,五虎大将的关、张、马、黄都先后辞世,两鬓斑白的诸葛亮再一次策动歼灭曹魏大计,不服老的赵云坚持要做先锋大将。不料此次的劲敌竟是曹操的孙女曹婴(Maggie Q饰),这个美得像雪一般的少女,弓马娴熟,智勇双全,带着10万大军欲生擒赵云以了祖父心愿。而对赵子龙爱恨交织的罗平安却在最后一刻作出了一个令他后悔莫及的决定--他把赵云最后一次出征的军机出卖给了曹婴。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把赵云当成诱敌之傀儡,寄望曹婴和赵云的大战,能让他暗渡陈仓,用全军在三个时辰里攻下魏之主城六郡。此次此刻,赵云该何去何从。《三国之见龙卸甲》中弹琵琶的漂亮女主角叫什么?是哪里人?
李美琪 英文名:Maggie Q 生日:1979年5月22日(星期二) 星座:双子座 身高:170 厘米 体重:47 公斤 三围:B34"/W24"/H34",美越混血,
见龙卸甲是什么意思?
讲的是赵子龙的故事
《见龙卸甲》虽挂着“三国”之名,但与任何史实无关。刘备初逢赵子龙,白马银枪一见如故,岂是片中啃大饼、光脚丫的乡民能比?就连经典的长坂坡之战也被搬到凤鸣山。这一切,只是因为导演想表达赵云像走马灯一样无法逃避人生轮回的涵义。
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它是一部传记片。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后生,凭借智勇忠义功成名就,最后用近乎完美的牺牲完成了对一生命运的最后救赎。影片处处颠覆《三国演义》,但在刻画英雄内心世界时浓彩重墨,摆明了只想拿三国混个眼熟,以拍英雄传记为实。
见龙卸甲,书名《见龙卸甲》,龙当然是赵子龙;卸甲者,最终能卸下俗世之包袱,无憾地面对自己最后的一刻”——摘自《见龙卸甲》自序
第一个字“见”,有看见的意思,也有显现的意思。这里就必须先区分出来。龙字,可以理解成赵子龙,也可理解成皇帝。卸甲,在没有龙在前面,可以理解成卸甲归田,即马放南山。但是,见龙卸甲,确实容易有歧义,不是为这,人家也不会问了。
但若理解成,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得免除盔甲。所以,显现“龙”卸甲之前的光辉历程,应该就是主题。
电影《见龙卸甲》有些看不懂,为什么赵子龙非要去凤鸣山?
首先我们要注意,《见龙卸甲》有两个版本:内地版和港版。
二者的区别在于台词的不同,不同的台词也就决定了剧情的合理程度。
场景一:赵子龙被困凤鸣山后,打开了诸葛亮之前给的白虎锦囊才发现一切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原来诸葛亮只是把赵云当成了吸引曹军主力的炮灰,然后让关兴、张苞攻打六郡,三个时辰后再折回救援赵子龙。看完锦囊后就是邓芝的台词了。
内地版邓芝的台词是:“我们只剩一支军队,怎么能守这三个时辰!”
港版邓芝的台词是:“丞相怎么可以这么对你,丞相怎么可以这么对你!”
港版邓芝明显对诸葛亮的安排表示愤怒和不满,而赵子龙也是很无奈。
场景二:注意重点来了。
在赵子龙部队全军覆没后,凤鸣山上只剩赵子龙和罗平安的时候,二人有一场对话。
内地版的对话主要就是罗平安宣泄了对赵子龙的不服和一些废话。
港版的罗平安直接说出来赵子龙被围和关兴、张苞被全歼的原因,那就是他罗平安早就已经背叛了蜀国,暗地里私通了魏国。
因为罗平安已经暗地投降了魏国,这也就可以解释之前的几个剧情。
第一个是赵子龙追击韩德部被反包围的时候,赵子龙手下说了句:“敌军主力怎么全守在这荒山之中,我们军中一定有内奸。”
因为后来诸葛亮的白虎锦囊,所以大家会以为赵子龙被围是诸葛亮的设计,其实是被罗平安出卖。
第二个就是赵子龙和曹婴单挑的时候,赵子龙由于兵器掉落而落于下风,是罗平安丢出一把弓助赵子龙反败为胜,而后曹婴白了罗平安一眼,罗平安也是躲避其眼神。明显是曹婴对这个卧底的举动表示不满。
因为有两版,所以很多朋友看内地版的时候有点对不上剧情。再一个就是我们看这部电影,欣赏其场景、剧情、演技即可,千万不要和历史挂钩(该影片和历史是没什么关系的)。
现在我们再回到主题,赵子龙为什么非要去凤鸣山。
这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李仁港的角度
李仁港是该片的导演,李仁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导演,他导演的作品包括:少年阿虎、猛龙、锦衣卫、鸿门宴、天降雄狮、见龙卸甲等等。
李仁港导演善于刻画悲情、悲壮人物,包括反派亦是如此,比如:《猛龙》里的反派高东源;《锦衣卫》里的青龙、玄武;《鸿门宴》里的项羽;《天降雄狮》出镜仅几秒的霍去病;《见龙卸甲》里的赵子龙。
在剧情方面,李仁港给赵子龙的设计就是一个圈,这个圈的起点和终点便是凤鸣山。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也都有提到这个圈,分别是开头罗平安对赵子龙说:“只要我们在地图上杀他一个大圈,天下就统一了。”再就是结尾部分赵子龙反问罗平安:“如今我们又回到了凤鸣山,正好画了一个圈,可天下,统一了吗?”
最后赵云准备单枪匹马冲杀的时候说了句:“我这辈子只走了一个大圈,一个很美丽的圈。”
用一个圈来呼应开头结尾。
然后音乐起、战鼓擂、马长嘶,赵子龙持枪冲向了魏军。随着赵子龙眼神的变化,画面瞬间切换到了二十年前赵子龙从曹操手上逃脱的场景,我们听到了赵云年轻时的大笑和怒吼,脑海中联想到老年赵子龙冲向魏军的壮举,不由感叹英雄迟暮。
赵云成名于凤鸣山,也陨落于凤鸣山。这是导演的设计。
最终,影片在罗平安的旁白声中结束。
我们再看影片中的人物角度来看。
诸葛亮
表面上,诸葛亮答应了赵子龙的请求,让其担任先锋攻取六郡。实际上只是利用赵子龙成为吸引魏军主力的一颗棋子而已。
也就是说,当大军路过分岔路口打开青龙锦囊的时候,赵云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甚至更早。
赵子龙一生自信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奈何结局已定,还有何需要执着。
赵子龙
赵子龙与关兴、张苞分道行军后不久,赵子龙便遭遇了魏国的韩德,赵子龙连斩韩德四子之后,韩德退去,赵子龙乘胜追击,却不料落入了魏军的包围圈中。
赵子龙派人探路之后得知自己三面受围,唯有西面山路可走。
为避免部队被全歼,赵子龙选择全军向西撤走,而往西则是凤鸣山。
曹婴
赵子龙全军退守凤鸣山是赵子龙自己的选择吗?不是,这是曹婴设计的环节之一。
在包围赵子龙部队的时候,曹婴特地留下这么一道通往凤鸣山的口子。就是想把赵子龙引到凤鸣山,然后在这里,在这个让爷爷(曹操)遗憾的地方完成爷爷(曹操)没能完成的事,那就是生擒赵子龙。
这部电影我是在2008年的时候看的,看了无数遍,当时玩DNF游戏的时候都会用窗口模式播放这部电影,还有《猛龙》,这是我最喜欢的李仁港导演的两部电影。
很多人吐槽《见龙卸甲》这部电影的剧情与历史不符合,试问那部影视剧能做到完全还原历史呢?我们看电影看的就是一个剧情、演技、特效、场景等等。不要动不动的就和历史、文学扯上关系,搞得自己好像很专业一样。
再一个吐槽点就是服装,这就不能说谁对谁错了,这就在于个人的眼光和喜好了,反正我个人倒是挺喜欢片中的飞碟帽。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为什么大家喜欢董天宝的飞碟帽,却不喜欢赵子龙的飞碟帽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之见龙卸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之见龙卸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